主营业务

老鼠、蟑螂、蚂蚁等城市害虫

一、老鼠简介

老鼠是哺乳纲、啮齿目、鼠科的啮齿类动物,俗称“耗子”,繁殖方式是胎生,是哺乳动物中繁殖最快、生存能力很强的动物。全世界有鼠类大约有500余种,已存在上亿年历史。分布在世界各地,有田鼠、冠鼠、仓鼠、竹鼠等。家鼠与人类关系密切,属于有害动物,经常遭受人类打击。故鼠字头顶着一个“臼”,意为“屡遭打击,总是击而不破,打而不尽”。

世界约有1700多种鼠类,在我国,有鼠类约170多种,我国南方主要鼠种有32种,老鼠有家栖和野栖两类。广东地区常见的家栖鼠主要有褐家鼠、黄胸鼠和小家鼠三种,野鼠主要是黄毛鼠,又称罗赛鼠、田鼠。

二、老鼠危害

1、传播疾病: 鼠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密切,数量多,分布广,迁徙频繁。据估计,有史以来,死于鼠源疾病的人数,远远超过直接死于战争者。人间鼠疫已经有1900年的历史。鼠疫疫源地分布世界各地,全世界有200多种老鼠是鼠疫菌的保菌动物。单其疾病传染可达35种以上,其中鼠疫、流行性出血热、斑疹伤寒危害最大。老鼠是许多病-毒寄宿携带体,对人类生命健康构成重大威胁。

2、损坏物品:老鼠天生喜欢磨牙,像电缆,电箱,衣物,原材料包装等都会被老鼠不留情地损坏掉。另外老鼠对工业及建设事业的危害也是很严重的,因老鼠咬破电线造成短路引发的事故屡见不鲜,危害严重。

3、偷吃农作物:家鼠危害以传病为主,但盗食粮食和骚扰也不可忽视。老鼠是一种贪吃的动物,每只老鼠每天要吃掉相当于它体重的1/5/FONT>1/10的食物。在农村,每年每户被老鼠糟蹋的粮食有时达150kg之多。另外老鼠还能盗食森林的种子计。啃食幼苗,树皮,给森林带来严重的危害。老鼠能破坏草原,与牲畜争夺牧草,影响畜牧业。

4、鼠患成灾:老鼠生育能力十分发达,它一年四季都能繁殖,但春季是繁殖的高峰期。冬天气温低,可以吃的东西少,老鼠大都呆在鼠窝里,不太外出活动,到了春天,老鼠进入活动期,也进入了繁殖高峰期,春天灭一只鼠等于夏天灭一窝鼠。所以我们要在春季开展集中灭鼠运动。如果人们不能有效控制其繁殖,那么必然会造成鼠患成灾,最终危害人类生存与发展。

三、老鼠防制

灭鼠方法很多,一般可分为环境灭鼠、物理灭鼠、化学灭鼠、生物学灭鼠和生态学灭鼠等。

1、环境防治法:即进行环境整治、堵塞鼠洞、完善防鼠设施

2、物理防治法:在老鼠经常出没的地方,放置有食饵的专用捕鼠器 (如鼠夹、鼠笼) 和粘鼠板,诱捕老鼠,这些器具一定要安置在人们接触不到的地方。

3、化学灭鼠法: 又称药物灭鼠法,是应用最广、效果最好的一种灭鼠方法。即采用各类高效低毒的灭鼠毒饵。

4、生物学灭鼠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利用天敌灭鼠,主要是食肉目的小兽如黄融、野猫、家猫、狐等,乌鸟类中的猛离如鹰、猫头鹰等,还有蛇类。因此保护这些鼠类天敌,对减少鼠害是有利的。

5、生态学灭鼠:即通过改良环境,包括防鼠建筑、断绝鼠粮、农田改造、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清除鼠类隐蔽处所等,也就是控制、改造破坏有利于鼠类生存的生活环境和条件,使鼠类不能在那些地方生存和繁衍。

一、蟑螂简介

蟑螂是外来物,在分类学上属于动物界(Animalia)-节肢动门(Arthropoda)-昆虫纲(Insecta)的蜚蠊目(Blattaria)蜚蠊科(Blattidae),是非常原始的不完全变态昆虫,它们的祖先生活在2亿~3.5亿年前的石炭纪。与恐龙相比,蟑螂是更早的地球定居者,蟑螂要先于恐龙数百万年出现在地球上。在这段时期,地球的气候温暖、潮湿,非常适合蟑螂的生存、繁衍。全世界蟑螂种类约有 4000 多种,如美洲大蠊、德国小蠊、黑胸大蠊等。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有170多个品种,数目极大、生存范围广。在我国大江南北,从城市到乡村,从居民住宅、饭店、集体单位、企业、办公场所、写字楼、养殖厂、工厂、商业店铺、到矿上、铁路旅客车厢,轮船船舱都无处不在。蟑螂不仅啃咬物质、而且分泌一些难闻的液体,损坏极大。蟑螂取食几乎任何物品:碎屑、毛发、剪下的指甲、油迹、脏的衣服、宠物的毛发、死的昆虫(甚至死亡的蟑螂)、木材、人和动物的食物。当食物奇缺时,它们取食自己的若虫、卵荚。

蟑螂生存能力很强,它可以仅仅依靠碎屑生存,没有水和食物的情况下也可以生活很长时间。蟑螂一般生活在各种缝隙中,又具有夜行性,因此很不容易被注意到。

在我国,常见的蟑螂品种有德国小蠊、美洲大蠊、黑胸大蠊等。

德国小蠊在有食物、水及不受干扰的地方生长、繁殖。厨房、厕所、浴室里,以及盥洗台、浴缸、淋浴器和水槽四周和下面的湿度水平是其最适宜的。德国小蠊不会自行离开喜欢的孳生场所。如果食物、水和隐藏场所充足,蟑螂的种群可以快速增长。而消除其中任何一项,种群无法增长,甚至会下降。德国小蠊是目前城镇蟑螂防治的重点和难点。成虫密度高时,有浓烈、难闻的气味。

二、蟑螂危害

    蟑螂是家庭害虫中传播疾病最危险的昆虫之一。它不但骚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还传播疾病,携带大量的致病菌。蟑螂爬了垃圾、粪便、身上沾染了很多的致病菌,再爬到我们的食品、食物上,通过这样的途径把致病菌带给我们人类。蟑螂携带40多种致病菌,主要分为四类:一类是主要致病的细菌,如鼠疫杆菌、痢疾杆菌、氯脓杆菌、大肠杆菌和引起肠道疾病及胃炎的各种沙门氏菌。第二,蟑螂还能携带回虫卵,十二指钩口线虫卵,鞭虫卵,蛲虫卵蠕虫卵等。第四,蟑螂还携带很多真菌,如青霉、毛霉、黄曲霉菌、酵母、木霉、根霉等12个属种。 第四,它还携带了很多致病的病毒,如在蟑螂身上检测出过肝炎病毒。它们携带的致病细菌、病毒、真菌以及寄生虫卵污染食品,引起食物中毒。除了携带致病菌以外,蟑螂还是引起过敏的普遍来源,对体质敏感的人,吸入或摄入带有过敏源的蟑螂尸体碎片或分泌物时,会产生过敏反应,其中哮喘是一个很重要的致病的病种。

三、蟑螂防制

蟑螂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它们喜欢在暗处活动,食物来源广,容易滋生与繁衍。为了防止蟑螂的侵扰,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蟑螂防治措施:

1、保持环境卫生。蟑螂喜在垃圾堆积、厨房和卫生间等潮湿的地方繁殖。需定期清理垃圾,清洁卫生间和厨房,保持干燥清洁的环境。

2、密封门、窗、管道进出口。蟑螂喜欢从门窗缝隙、管道和排水口进入室内。因此可使用密封胶封住门窗缝隙,定期检查管道和排水口,清除积水和杂物。

3、使用化学药剂。在情况严重时,需要使用化学药剂进行灭蟑。

4、使用天然防治方法。如硼酸、小苏打、白醋、柠檬皮等一些天然材料也可以作为防治蟑螂的方法。在厨房和卫生间放置一些柠檬皮或白醋,使用小苏打清洁厨房和卫生间,可以有效抑制蟑螂的繁殖。

一、蚊子简介

蚊科(Culicidae)是昆虫纲双翅目之下的一个科。该科生物通常被称为蚊或蚊子,是一种具有刺吸式口器的纤小飞虫。蚊子有雌雄之分,雄蚊触角呈丝状,触角毛一般比雌蚊浓密。它们的食物都是花蜜和植物汁液。雄蚊口器退化,雌蚊因繁殖需要以血液作为食物,在繁殖前雌蚊需要叮咬动物以吸食血液来促进内卵的成熟。雌蚊是登革热、疟疾、黄热病、丝虫病、日本脑炎等其他病原体的中间寄主,而雄性则吸食植物的汁液。

蚊子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成虫4部分,一般卵1~2天,幼虫期5~7天,蛹2~3天,成虫羽化至吸血产卵3~7天,整个世代1~2周左右(雌性为3~100天,雄性为10~20天)。

二、

全世界蚊子约有3,300种及亚种,中国有15属33种及亚种。虽然蚊子种类繁多,但百姓家中常见的只有伊蚊、库蚊和按蚊三类。据研究,蚊子传播的疾病可以达到80多种,最主要的危害就是传播疾病。比如:登革热、疟疾、黄热病、丝虫病、日本脑炎等等,可以说在地球上,再没有哪种动物比蚊子对人类有更大的危害。美国“生命科学”网站评世界上最致命的10种动物时排名首位的就是蚊子。

在世界中大部分的地区,蚊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估计,每年约有7亿人被蚊子传染各种疾病,且每十七人中,就有1人死于被蚊子传染的各种疾病。尤其是在热带地区,多种传染病常借由蚊子传染给人类。全世界疟蚊属的成员有400种,其中85种能传播疟疾。疟原虫造成的疟疾是全球人类主要的死因之一,尤其是五岁以下的孩童,更容易受到疟疾的感染而死亡。疟疾每年约造成3百万人死亡,会传染疟疾的疟蚊分布在中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中亚,尤以非洲最为严重。在非洲,平均每30秒就有一个儿童死于疟疾。

三、蚊子防制

1、环境治理:通过环境处理和环境改造改变孳生环境。

2、化学防制:双硫磷、倍硫磷、毒死摔、杀螟松和辛硫磷等是杀灭蚊幼虫的主要药。

3、生物防制 生物防治包括放养食蚊鱼类和施放生物杀虫剂。例如在水沟、水池、河溪放养柳条鱼,在荷花缸、太平缸及宾馆公园内的小型水池放养观赏鱼类,在饮用水缸放养塘角色、尼罗非鱼、中华斗鱼,在稻田内放养鲤鱼、非洲鲫鱼以及在灌溉沟内放养草鱼等。对一时不能改造的污水池、蓄水池、消防池以及城市的一般水池可采用投入化学杀虫剂或生物杀虫剂如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i-14株或球形芽胞杆菌(B.sphaericus,Bs)制剂的方法。

4、法规防制 利用法律或条例规定防止媒介蚊虫的传入、对蚊虫防治进行监督以及强制性的灭蚊。特别要加强机场和港口的检疫,防止媒介携带入境,通过运输工具扩散。

 一、苍蝇简介

苍蝇是双翅目蝇科苍蝇属昆虫的统称。苍蝇遍布世界各地,孳生于粪便、垃圾、腐败物中。喜欢白天活动,善飞行,有向光性,夜间多栖息树上,或室内厨房、餐厅、天花板、电线上。多以蛹或蛆过冬。]成虫主要取食花蜜、植物汁液、发酵产物或人畜粪便。苍蝇一次交配终身产卵;一只雌蝇一生可产卵5~6次,每次产卵数约150粒,最多可达300粒左右;一年内可繁殖10~12代。成蝇寿命仅2个月。

二、苍蝇危害

苍蝇是四害之一,苍蝇携带的病菌有很多,可以传播50多种疾病,主要的有伤寒、副伤寒、脊髓灰质炎、传染性肝炎、小儿麻痹症、霍乱、痢疾、婴儿腹泻,食物中毒和肠寄生虫病等。它存在

三、苍蝇防制

1、环境治理。蝇类的存在主要是环境卫生问题。管理好垃圾和粪便,清除各种有机物,铲除蝇类的擎生地,是蝇类防制的关键,主要有如下措施:

(1)、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和保洁工作,及时清理卫生死角,室内外不得有散落和裸露在外的垃圾。

(2)、室内外垃圾桶、垃圾箱要密闭、加盖,实行垃圾袋装化,日产日清。垃圾桶、垃圾箱、垃圾车、垃圾中转站等设施要定期冲洗、喷药。

(3)、加强粪便无害化处理及改厕工作。加强厕所保洁,定期喷洒杀虫剂灭蝇。

(4)加强禽畜饲养及屠宰行业管理,饲养场、屠宰场产生的废弃物及时清运处理。

(5)、集贸市场、宾馆饭店等日产垃圾量较大的单位,应配备足够的垃圾桶等垃圾容器,防止垃圾暴露存放。

2、物理防制。

(1)、粘蝇纸及蝇拍: 粘蝇纸适用于食品行业、饮食行业、水产摊点、办公室、医院、食堂、超市等不宜使用杀虫剂的场所室内灭蝇。蝇拍可用于室内场所人工灭蝇。

(2)、灭蝇灯: 适用于厨房、餐厅、糕点间、卤菜店、食品生产加工车间等场所。餐厅等食品生产经营场所应安装灭蝇灯,并能正常使用,及时清理灯内死蝇。

(3)、诱蝇笼: 适用于集贸市场、餐饮店、垃圾中转站、公厕等重点场所以及居民住宅区室外灭蝇。诱蝇笼的诱饵一般为鱼腥、糖醋混合物等,有强诱捕性。设置诱蝇笼火蝇需做好日常管理,定期更换诱饵,防止诱饵成为新的整生物。

(4)、完善防蝇设施:生产销售直接入口食品的场所(如厨房、熟食间、食品生产加工车间、无包装食品橱柜等),必须安装完善防蝇设施。

3、化学防制。对垃圾桶、垃圾箱、垃圾中转站、公共厕所等蝇类整生地,定期喷洒杀虫剂灭蝇。消杀作业应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药物。

环境消毒的意义:

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微生物无处不在,它们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一方面有益的微生物可以帮助人们生存得更健康;另一方面,一部分有害微生物,可使人和动植物患病,造成经济损失,甚至直接危害生命;也有一部分微生物在人体健康时与人和平相处,但在机体抵抗力低下时引起人体疾病。在人类与病原微生物的斗争中,消毒是直接的手段,消毒的意义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做好环境消毒是预防感染性疾病的需要,消毒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重要手段之一。

2、做好消毒工作是消除生物战剂污染的需要,消毒是生物武器医学防护中的一项重要措施。

3、做好消毒工作是防腐与保存的需要,在食品、工业、制药、生物制品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防霉、防腐和保存等方面都离不开消毒,消毒是人们与微生物斗争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

 

其他害虫

红火蚁的扩散传播:

自然扩散

1、婚飞  红火蚁的自然扩散主要是生殖蚁婚飞。气候和环境条件合适时成熟蚁巢中的生殖蚁出巢,飞到90—300米空中进行交配。交尾后雌蚁大部分飞行数百米,少数借助风力可飞行3—5公里,降落后寻觅筑新巢的地点。

2、蚁巢迁移  蚁巢建立后,一般1—2个月会迁移1次,迁移距离约1—10米,大部分3—5米。迁移方向是随机的。

3、分巢  多蚁后型常采用分巢方式建立新群体,即一部分蚁后率领部分工蚁离开原蚁巢,在附近建立新巢。扩散速度为每年18—35米左右。

4、随水流动扩散传播  红火蚁蚁巢因爆发洪水或其它原因被淹没,蚁群会聚集形成集团随水流漂移,直到遇到合适的新的建巢地点。迁移距离短的数百米,长的可达几千米。

人为传播

主要随带土苗木、花卉、草皮等植物调运,或者随垃圾、土壤、堆肥、农机具设备、包装物、货柜、其它运输工具等运输作远距离传播。